2014年3月27日 星期四

2014年3月16日 星期日

Transatlantic Economic Sanctions Against Russia

http://blogs.piie.com/realtime/?p=4249


Transatlantic Economic Sanctions Against Russia

by  | March 7th, 2014 | 04:34 pm 
As the crisis in Ukraine deepens, US and European officials have announced a series of punitive economic sanctions against the Russian seizure of Crimea. To date, these sanctions have been narrowly focused and with limited consequence. Trade and investment negotiations with Russia have been suspended, though those talks were not going anywhere. US officials announced a targeted freezing of assets and travel bans for as yet unnamed leading perpetrators of the outrages in the Crimea. More important, US and EU leaders are providing financial aid and expediting the transfer o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resources to Ukraine.
Calls for sanctions that cut off trade with Russia or block financial transactions of specific Russian institutions have been considered but not acted upon. They are being held in reserve if Russia escalates the crisis into eastern Ukraine. Keeping the powder dry on more explosive sanctions is the right policy at this early stage, as officials try to align transatlantic interests and strategies and keep open a path for disengagement of Russian troops in Crimea.
Immediate action should be taken, however, to complement the diplomatic and symbolic economic sanctions already announced. Two steps would reinforce US-EU solidarity and help prepare for future contingencies, including the possible disruption of normal commercial relations with Russia.
First, I have recommended to government officials that US and EU negotiators give priority to energy cooperation and promotion of US exports of liquefied natural gas to Europe during the fourth round of talks on the 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TTIP) that start on March 10 in Brussels.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conclude this part of the agreement quickly and immediately implement the obligations on a provisional basis (that is, before the entire negotiation is complete). There are numerous precedents for such advance action in past negotiations under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GATT) an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and no reason why those examples could not be followed in a bilateral context.
Seco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should call for special consultat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to review current oil and gas supply arrangements and reserves in Europe. The IEA should also be called on to asse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crisis in Ukraine for member and nonmember countries and their options for dealing with potential supply disruptions. Ukraine participates in consultations with IEA members on a regular basis anyway and clearly should be doing so now.
These actions would not punish Russia, but they would signal that the transatlantic partners are working together to advance their strategic interests in the region. At the same time, they would help inoculate European economies against the adverse effects of energy disruptions in the medium term.
Planning for future contingencies is also crucial. US and EU trade officials obviously are examining 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more severe economic responses to Russia, should the crisis escalate. Financial sanctions as broad as those now applied to Iran—which basically block access to global financial markets for many Iranian entities—would be disruptive and likely to provoke much stronger Russian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US and EU exports and investment than Iran has been able to muster. While such measures should be kept as part of the sanctions toolkit, there are also other innovative actions that could be taken against Russia.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invoking GATT Article XXI, which provides exceptions for national security reasons from rights and obligations under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for example. Invoking this WTO exception would allow across-the-board actions against Russia without prior notification or even justification. The national security exception of Article XXI is that broad. In brie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could remove in one step all the WTO benefits they accorded Russia when it acceded to the WTO in August 2012. Doing so would disrupt bilateral trade and investment, possibly kicking tariffs back up to Smoot-Hawley levels of the 1930s.
I am not advocating such drastic action at this point, but note that it is easy to do and compatible with international law. Sending a signal that both US and EU leaders are seriously considering such measures under dire contingencies could deter possible escalation of Russian military engagement in Ukraine. As such, it would complement current diplomatic efforts to resolve the crisis.

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WTO首達協議 降貿易障礙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8346043.shtml

世界貿易組織(WTO)一百五十九個會員國代表經過通宵談判,七日終於達成WTO成立十八來首項貿易協議,約定所有會員國須降低貿易障礙,加速貨品通關流程,給予貧窮國家較佳的貿易條件,允許開發中國家為協助貧民生計而迴避農業補貼規範。協議尚須獲得各會員國政府批准。
這項協議每年將為全球創造一兆美元的收益,二千一百萬個就業機會,其中一千八百萬個在開發中國家;另幫助開發中國家出口增加百分之十,已開發國家出口增加百分之五。
這次談判從三日起在印尼峇里島舉行,原訂六日完成。但由於古巴在最後一分鐘表示主張美國不解除對古巴的禁運措施,古巴便不能接受協議,迫使談判拖到七日凌晨,古巴才同意與美國妥協而放棄否決權,談判終能以喜劇收場。


圖/聯合報提供
WTO秘書長阿塞維多致詞時一度哽咽:「今天我們終於能說,WTO真正做到了。這是WTO有史以來首次真正達成協議。我們把全世界拉回WTO,重新恢復運作;峇里島只是起點。」華府全美商會發表聲明指出:「WTO已重建信譽,成為貿易談判不可或缺的會場。」
峇里島協議是WTO前身GATT(關稅暨貿易總協定)從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完成「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以來,WTO達成的第一項協議。
WTO從二○○一年展開「多哈回合(又稱「發展回合」)貿易談判」,目的是消除貿易障礙,建立一套對窮國及富國都公平、且具有拘束力的全球性貿易規範架構。但由於各會員國彼此基於保護主義而發生激烈爭議,十二年來一直沒有進展。由於成員國的增加和議題繁多,達成協議的難度越來越大。
會前專家曾警告,如果這次談判再度失敗,WTO將成為無足輕重的組織,各國也將會加緊談判及簽署區域性及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但專家表示,FTA會把貧窮國家排拒在門外,為這些國家帶來「悲慘」的後果。
峇里島協議將有助於使WTO重拾信心,繼續推動「多哈回合談判」。阿塞維多指出:「峇里會議成果是邁向多哈回合的重要踏腳石」,WTO將儘速為恢復「多哈回合」談判擬定計畫。
【2013/12/08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WTO首達協議 降貿易障礙 | WTO談判突破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8346043.shtml#ixzz2mqLEtTem
Power By udn.com 

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簡介

http://www.ecfa.org.tw/SerciveTradeIntro.aspx


壹、服務貿易之定義
     服務貿易係指「服務業的貿易」,由於服務通常不具實體,和貨品性質有異,為便於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協商彼此間的市場開放,WTO依照服務提供的方式區分4種服務貿易模式:模式一指服務的直接跨境提供,例如臺灣的設計業者透過網路、電話等方式提供在大陸的消費者設計服務;模式二指消費者到服務提供者所在地消費服務,例如陸客來臺觀光;模式三指服務提供者至消費者所在地設立商業據點提供服務,例如臺灣的銀行在大陸設立分行,此種模式即服務業的投資;模式四指服務提供者以自然人移動方式至消費者所在地提供服務,例如臺灣的銀行派遣臺灣員工至其大陸分行擔任經理,提供銀行服務(註:因本協議規定不涉及雙方勞動市場,該員工倘不擔任分行經理即需返臺,並非可留在當地找其他工作)。本協議即依據前述WTO之定義及相關規定進行協商。 
貳、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主要內容
     本協議內容包括文本(即條文)、特定承諾表(市場開放清單)及關於服務提供者的具體規定等3部分。文本部分規範任一方政府所採可影響服務貿易之措施應遵守之義務,包括:透明化、客觀公正、避免不公平競爭、允許相關的資金移轉及原則上遵守最惠國待遇及國民待遇等。特定承諾表則載明雙方相互開放服務業市場之內容,雙方約定採取正面表列,未列出之服務部門除雙方於WTO作出承諾且現已開放者外,則屬尚未開放。
     本協議涉及眾多服務部門,依據WTO之分類方式包括商業服務;電信服務;營造服務;配銷服務;環境服務;健康與社會服務;觀光及旅遊;娛樂、文化及運動服務;運輸服務及金融服務等。此外,考量兩岸經貿互動發展及業者關切,我方並未就律師、醫師、會計師、建築師等專業服務業作出開放承諾。
參、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我之意義
一、協助業者進軍大陸市場:大陸已從「世界工廠」逐漸轉化為「世界市場」,成為各國廠商兵家必爭之地,繼ECFA早收清單為我國廠商搶得灘頭堡後,「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之簽署更進一步協助我服務業者利用本協議之各項優惠,以更好的條件進入大陸市場。
二、促進融入區域經濟之整合:服貿協議之簽署將向外界放送兩岸經貿繁榮發展之強力訊息,加上臺星協議已完成實質協商、臺紐已近完成協商,可望激勵更多國家與我洽簽經貿合作協議。
三、有助推動貨品貿易協議完成協商:在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後,雙方將可集中心力,加速貨品貿易協議之協商。
肆、政府協助業者因應市場開放之作法
     我方市場開放承諾內容均經過各服務業主管機關依據「衝擊極小化,利益極大化」之原則審慎評估後列入,預期可鼓勵更多陸商來臺投資,促進就業及刺激市場良性競爭。若國內業者仍因市場開放受到損害,我方除可依協議之相關機制積極與陸方磋商尋求解決方案外,政府亦將根據業者實際需要,採取適當措施協助業者妥善因應貿易自由化帶來之影響。
伍、國會監督與後續實施程序
     在協議簽署前,行政部門已依據立法委員之需要個別進行報告,並在協議內容較為具體後向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讓立法院掌握協商的進度。
     本協議將俟兩岸各自完成內部程序,自換文之隔日起生效。至於市場開放內容之實施時間,原則上將自生效日起實施,部分部門或將因相關配套措施需要較多時間處理而延後,惟均將依照本協議之規定儘速實施。
陸、未開放部門之處理
     考量服務業發展特性、兩岸管理體制差異及兩岸業者之需求,雙方同意參採WTO服務貿易漸進式自由化之精神,於本協議納入「逐步減少服務貿易限制」條文,規定雙方未來可在互惠互利之基礎上,經雙方同意,就服務貿易的進一步市場開放展開磋商。故本協議生效後,倘雙方對於彼此尚未開放之服務業或仍維持之限制性措施,均認為有必要進一步開放時,可依據本條文之規定再次進行磋商,磋商結果將構成本協議的一部分,使兩岸服務業往來更加開放與便利。 

劉大年:《名家觀點》全球FTA快轉 台灣原地打轉

http://www.cier.edu.tw/ct.asp?xItem=20322&ctNode=61&mp=1



  當國內因ECFA服貿協議之審查程序陷入僵局時,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卻在加速進行。其中又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中韓FTA、中日韓FTA及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TTIP)的發展最值得台灣憂心。

  TPP在馬來西亞才剛完成第18回合談判,日本已經正式加入談判。在日本加入後,TPP共有12國,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FTA;在美國的強力主導下,預計TPP將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談判。

  未來TPP將會主導全球經貿規範的制定,特別是在認證標準、智慧財產權制度、勞工規約、農產品規範及其他境內措施等,會有明顯變革,對台灣影響很大。

  TPP也會產生骨牌效應,加速其他FTA的進行。由原東協加六的16國所組成的RCEP也將在今年9月於澳大利亞舉行第二回合談判,預估將在2015年建構完成。中韓FTA已完成第六輪談判,雙方在多項議題達成共識,極有可能在2014年到位。中日韓FTA也將在下個月啟動第二回合談判。另外,由美國與歐盟所形成的TTIP也已完成首回合談判,不但確定談判架構,並設定兩年內結束談判的目標。

  上述五個FTA共涉及48國,占台灣出口市場比重高達92%,我們很難想像未來在這些FTA夾擊下,台灣所面臨的嚴酷競爭。

  特別是目前FTA均強調透過市場開放、產業合作及貿易便捷化,並搭配嚴格原產地規定,以加強區域內成員分工及供應鏈整合,不但會對台灣產生貿易排擠效果,更會衝擊到台灣產業的國際分工。

  面對來勢洶洶區域經濟整合浪潮,各國均下定自由化的決心。例如南韓主管FTA的產業通商資源部,最近提出了「新通商路線圖」,制定了未來FTA戰略。除了中韓FTA外,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協國家以及其他新興國家,均是南韓鎖定洽簽的對象。南韓也訂出在2017年,出口至FTA國家占總出口比重達到70%,2023年提升至85%的目標,屆時南韓FTA全球網絡幾乎已建構完成,台灣將面臨更嚴酷的競爭。

  日本政府最近公布第三支箭的新成長策略,更將市場開放、進行結構改革與推動FTA為主要方針。日本不但不畏懼開放市場,反而希望透過FTA進軍全球。安倍首相更指出未來惟有開放市場,讓日本企業接受自由化的淬鍊,日本經濟才有可能浴火重生。

  中國大陸也積極建構FTA網絡,並鼓勵企業走出去。另外許多開放程度遠比台灣低的東亞國家,例如馬來西亞及越南也早已加入TPP,願意接受自由化的考驗。

  相較於東亞各國開放的決心,台灣對自由化仍充滿雜音。只希望自己「走出去」,卻不容許別人「走進來」;再加上對於中國大陸的意識型態,使得自由化的步伐更加蹣跚。以ECFA服貿協議為例,對中國大陸的開放程度,只是部分回歸到對外資開放的水準,遠不及其他FTA的幅度。如果連此種開放也擔心會影響到數百萬勞工,重創台灣經濟,台灣未來將如何面對國際競爭?

  自由化已成為國際趨勢,如果因抗拒開放而裹足不前,台灣未來絕對不可能在FTA開疆闢土。因為別的國家不會跟一個具有保護心態、封閉思想的國家進行FTA談判;更不會與在談判桌上簽署FTA後,再要求逐項修改的國家接觸。

作者:劉大年/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台北市)
資料來源:2013-07-23/經濟日報/A6版/綜合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澳洲管太嚴 香菸大王提告

請各位就WTO相關之煙草案例進行思考:



澳洲國會21日通過新法,規定香菸只能採用印有警示圖片但不含商標的素面包裝,菸草商菲利普莫里斯同日對澳洲政府採取國際法律行動,要求賠償損失。
歐新社
澳洲國會21日通過立法,規定自明年底起香菸僅能採素面包裝、不能加印商標,菸草業巨擘菲利普莫里斯公司(Philip Morris)隨即對澳洲政府採取國際法律行動,指控這項新法規侵害商標權,要求賠償商標與投資損失。其他菸草公司也表明將跟進。菲利普莫里斯亞洲公司(PMA)發言人愛德華茲說:「我們別無選擇。澳洲政府執意通過此法,即使無法證明這樣做能否有效減少吸菸人口,也無視於這種包裝規定在當地與國際普遍引起重大法律問題的顧慮。」
由於菲利普莫里斯的澳洲子公司屬PMA轄下,總部在香港的PMA已採取國際法律行動,依據澳洲與香港的雙邊投資協定(BIT)提告,力圖阻止澳洲實施這項新法,並要求賠償該公司在澳洲的商標與投資損失。該公司估計,損害賠償金額可能高達數十億美元,而法律程序需耗時兩、三年。
澳洲政府同日稍早則歡慶國會表決通過這項新法,宣稱是「澳洲歷來最重大的公共健康政策之一」,呼籲菸草業者予以尊重。根據新法,自2012年12月起,所有在當地販售的香菸都須採用不含商標的橄欖綠素面包裝、附上有害健康的警示圖片。
歐洲、加拿大和紐西蘭等有意採行類似措施政府,一直密切關注這項立法。尼加拉瓜、多明尼加共和國和烏克蘭等菸草出口國則警告,可能採取法律行動挑戰澳洲政府的新法案,指控該國違反全球貿易法規。
如果此法案最終獲澳洲政府批准,菲利普莫里斯打算在當地提告。英美菸草公司、帝國菸草公司也計劃向澳洲高等法院提出訴訟。英美菸草發言人說,若此法案獲王室御准,公司可能會在兩周內向高等法院提告。
分析師指出,菸草業者擔心像巴西、俄羅斯和印尼等重要的新興市場也會考慮採取這樣的素面包裝規定,進而威脅到當地業績的成長。法律專家認為,菸草公司採取的法律行動將會失敗,因為智慧財產權法規允許政府立法保障公共健康。


※ 提醒您:抽菸 有礙健康
【2011/11/22 經濟日報】 @ http://udn.com/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美韓FTA簽了


美國總統歐巴馬 (左一)12 日晚在華府地區極負盛名的韓國館子「又來屋」非正式宴請南韓總統李明博 (右二),時值美國國會通過美韓FTA,席間舉座甚歡。歐巴馬不太和外國領袖親近,但和李明博幾乎無話不談,不拘言笑。他13日在白宮以國宴招待李明博。
(歐新社)
美國國會12日一口氣通過對南韓、哥倫比亞、巴拿馬的自由貿易協定 (FTA),結束美國長達四年的對外貿易協定荒旱,也給白宮和國會一個機會,顯示連年惡鬥的府會還是能夠合作刺激經濟和促進就業。
美國目前和17個國家簽有FTA。今天通過的三項FTA仍然需要好幾個月的處理,才能生效。媒體報導,南韓國會可望本月批准對美FTA。
三項FTA中,以南韓FTA最重要。美韓去年雙邊貿易額880億美元,美哥是270億美元,美巴是64億美元。
參眾兩院12日快馬加鞭,三項FTA幾乎都克服反對的聲浪,輕騎過關。白宮表示,這三項FTA能使美國每年增加130億美元出口,並且支撐數萬美國人就業。其中,美國的第七大貿易夥伴、全球第13大經濟體南韓,將能支撐美國七萬個工作。歐巴馬總統形容三案通過是「美國勞工和企業的重大勝利」,期盼在這些協定上簽字。
這些FTA將降低或取消美國出口品在這三國面臨的關稅,並且增進美國在這些國家的投資空間。支持者表示,三國出口美國的產品都已享受近乎零關稅的待遇,三項FTA將能大幅提升美國產品的競爭力。
美國-南韓FTA是美國1994年和墨西哥與加拿大簽署「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以來貿易額最大的FTA。美國上次簽FTA,是2007年和秘魯。
布希時代的美國貿易代表、共和黨籍眾議員波特曼說:「這陣子,兩黨都挺的案子不多。今天通過的FTA顯示,共和黨和民主黨人都明白,在1400萬美國人失業的今天,我們必須做點事來推動我們的經濟。」
美國行政部門表示,美國對南韓的出口額將年增一百億美元,抵消目前南韓對美國的一百億美元出超。五年內,美國95%消費品和工業產品在南韓將享零關稅。


【2011/10/13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