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 2010.11.17 03:43 am
今年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宣言指出,要強化APEC區域的貿易自由化與經濟整合,達成茂物目標(Bogor Goal),亦即在2020年以前,完成亞太地區貿易與投資的自由化與開放。伴隨這次領袖宣言的三份聲明中,並以檢視茂物目標進展、達成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的可行途徑為主軸。值得注意的是,在「達成FTAAP的可行途徑」這份聲明中,特別強調未來的FTAAP,應注重於解決「下世代」的貿易與投資議題。隨著FTAAP的逐漸成形,當政府還在為「跟誰談」傷腦筋之際,也必須開始重視「下世代」貿易與投資議題的發展,把「談什麼」納入洽簽FTA的整體思維中。
傳統的FTA諮商所注重的議題,主要是關稅削減及市場進入限制解除等所謂「邊境上」的障礙。但是,隨著各國關稅稅率的不斷降低、服務業市場的持續開放,這些傳統議題的重要性也逐步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經濟合作、智慧財產權保護、檢驗檢疫、競爭政策、政府採購、電子商務,乃至於跨境消費者保護及環境、勞工等所謂「邊境內」的議題。最近如美國、歐盟與澳洲等先進國家的FTA中,這些「下世代」議題已占有很高的比重。
面對這些新的FTA遊戲規則,我國必須正視並及早預做準備。但是,過去FTA相關政策說明中,仍環繞在傳統關稅與市場准入優劣勢分析上,各種研究報告亦以可量化的關稅增減與服務業開放為研析主軸。從這些角度看,下世代的FTA議題確實不易以傳統的量化方式評估,也可能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更非一般民眾高度關心的領域,但這些議題對長期經濟的影響,可能遠超過關稅削減及市場開放。
以經濟合作議題為例,是在以競爭為基礎的市場自由化原則下,創造出雙方產業互補關係的重要途徑。但是,受到外交政治等因素影響,我國以往藉由「政府對政府」的經濟合作機制,沒有帶動太多有效的產業合作經驗,也缺乏宏觀、整體的策略,做為推動雙邊合作的指引藍圖。因此,在FTA經濟合作方向的擬定上,就可能變成散彈打鳥,無法極大化FTA的潛在利益。
再以檢驗檢疫為例,農產品的最低殘留值標準一向是台美間的爭論焦點,汽車、藥物、化妝品與醫療器材等產品的檢驗標準,也是各國在台商會不斷質疑的對象。檢驗檢疫是維護境內消費者健康與安全的重要關卡,但WTO與FTA也多強調要與國際標準接軌,並應以科學方法進行風險評估。因此,如何在維護消費者權益及促進貿易之間取得平衡,已非單純的技術層面問題,而必須提升其決策位階。另一個關聯的議題,則是跨境消費者保護的合作;因為現代資訊科技發達,消費者透過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平台,跨越國境買賣有形、無形商品,已是家常便飯,如何透過FTA的簽定,以落實自由貿易及強化消費者保護,同為下世代議題須關注的重心。即使是近期非常熱門的環評問題,也可能納入FTA的談判範圍;愈來愈多的FTA中,已開始針對環保決策的公眾參與、透明化及溝通程序,訂出具體的要求。
下世代的貿易與投資議題範疇,自然不會只侷限於上述的課題,而是隨著科技、市場需求的改變而動態演變,使我國推動FTA的工作更具挑戰性;特別是這些新興的議題,勢必將使許多原本與FTA談判不相干的部會,也要加入FTA的協商談判,但各部會談判經驗與能量的落差,乃至於對FTA理解上的差異,都有必要儘速開始調整,更需要深化對非傳統議題的立場研究,以免「跟誰談」的問題解決後,卻得繼續面對「談什麼」的煩惱。
【2010/11/17 經濟日報】 @ http://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